会吃的人,人生往往不会差

2023/5/14 来源:不详

很长一段时间来,人们对于口腹之欲,都是存在偏见的。

比如“饕口馋舌”、“贪多嚼不烂”、“好吃懒做”。

似乎对吃得上心,就是对人生的不上心。所以看到别人爱吃,一部分人的心里是颇有微词的。

比如在电视剧《双面胶》中,婆婆对儿媳妇吃了几块肉,心里便不舒坦起来了。

但大量的事实证明,会吃饭的人,人生才会更好。

有的人一味提倡节约,不好好吃东西,结果在老年的时候,让自己的身体技能跟不上时光的流逝。

所以,历届名人对于吃,都是颇为上心的。

因为吃,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还是为了让人生更加有趣。

在作家张佳玮的书籍《这本书好吃吗》中,便从各类名典书籍入手,看书中的美食,看从古至今名人对吃的态度。

1、会吃的名人们

说到会吃的名人,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苏轼。

苏轼爱吃,是拥有一个好心态,所以他在很多诗中,都写了关于吃的事情。

在《这本书好吃吗》中,列举了很多例子。

比如苏轼在徐州吃到油撒子,便会把它写成一首诗: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一个常见的撒子,被苏轼加入了纤手、玉、佳人、缠臂金,这油撒子也变得风雅起来。

这就是另外一种吃了。

就算是普通的一种食物,在风雅的人眼中,也可以变得风雅起来。

相比之下,鲁迅先生的吃则更重在“喜欢”二字了。

他本人是十分喜欢吃的了,北平大大小小的馆子,他吃过很多,他的作品中,也常常离不开吃。

比如在《故乡》一文中,闰土便出现在瓜田里,还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豆腐西施”。

闰土还给他送了自家晒的青豆。

而“迅哥儿的母亲知道闰土没吃午饭,便让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写到这一处,作者提出自己的疑惑,觉得这里说的炒饭便是“油炒干饭”。

所谓“油炒干饭”,就是油和盐将饭一炒,取一点油香和味道,不住于让人嚼干饭。

《孔乙己》中,也提到了吃茴香豆,孔乙己的那一举一动,可以说是经典绝伦了。

而茴香豆就是用桂皮、盐、茴香炮制的蚕豆。

可以说是下酒的“名菜”了。

这些细节的描写,从侧面看出,鲁迅对吃的,也是颇有研究的。

2、吃在名著中

名人们的吃,会体现在诗里,体现在文章中。

名著中的吃,则更有说头了。

前几天,有一个小学生,提出了《西游记》里不通逻辑的地方,那就是唐僧师徒走了很久,怎么吃的东西都没有变呢?

大家研究来研究去,觉得主要是作者没有走出那么远的路,所以唐僧走了那么久,吃的东西还是作者家乡周围的事物。

对美食特别讲究的名著,《红楼梦》是最重要的一步了,有人曾经研究,《红楼梦》中提到的美食、景色、甚至是药等,都需要庞大的知识体系依托,而在信息不太流畅的古代,能拥有这样庞大的知识体系,主要来源,就是作者的见识了。

好巧不巧,曹雪芹虽然落魄了,但是对于贵族的生活,依然有着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他的笔下,写了很多百姓不曾见过的美食。

在《这本书好吃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红楼梦》中的菜肴。

如贾宝玉去探望薛宝钗,薛姨妈留贾宝玉吃饭,上来的便是“糟鹅掌鸭信”、“酸笋鸡皮汤”这两道菜都是属于功夫菜,做起来费时间,吃起来清淡却有味,是符合薛姨妈身份的。

这便是需要对食物有充分的了解,不然在没有网络可以查询的情况下,写出这样符合的菜来,难度系数相当大。

同样的,不同的人赠送东西,也是略有讲究的。

比如袭人给史湘云赠送的是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史湘云给大家送的是菱粉糕,和其他“主人”比起来,这两样就要家常一些,没有太多讲究了。

怎么样,是不是把读书的重点放在吃上面,又发现了新的大陆?

其实吃是一件挺好的事情,人的一生,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想想也是挺幸福的一件事。

如果有机会,真想带着《这本书好吃吗》,去挨个品尝书中提到的食物,去感受名著中人物的心境,去体会那些名人的感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