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考古今美酒佳肴有何不同
2024/12/30 来源:不详传承千年的中医学有“温热寒凉平”“君臣佐使”的理念,酒、肴相得益彰亦是古人的追求。习语“美酒佳肴”,俗语则谓之“好酒好菜”,凡事讲求个“匹配”。那么,古今酒与菜的搭配又有何不同呢?
元·龙泉窑青釉执壶
古代酒与菜的关系,从袁宏道《觞政》第十四节的“饮储”可见一斑。《觞政》“下酒物色”的品目原则——“清品”“异品”“腻品”“果品”“蔬品”,代表的是当时士人习惯遵循的酒肴搭配原则与审美情趣。它所表达的酒肴品目理念与价值判定、排列顺序是有内涵的,它既是当时上层社会饮食审美的一般价值观,也是历史社会学视野中的酒肴结构的“习惯遵循”。并且,至今也还是这样的原则与风格,至少中下层社会传统意义上的酒肴风格仍然与之相去不远。只是,现代则有了越来越多的经济、科学、文明的理性思考成分。
明宣德·青花花果纹执壶
羔羊、子鹅炙之类的荤肴一直是中华历史上北、南两方的代表性菜品,自然是佐酒的上选。如今酒桌上经常出现的白切羊肉、盐水鹅,就是传统名菜的延续。鲜笋、早韭之类的新鲜时蔬,自然也是佐酒的上选。而松子、杏仁、花生米、茴香豆等则是佐酒的常品了。
清乾隆·金胎嵌画珐琅执壶
其实,品酒一如品茶,绝好的酒与茶,皆以全真本味为最佳。无论是山珍海错罗列的宴阵上,还是简单的花生干果一味,酒与肴入口,切不可鱼贯影随,分时而品,各有其味,却又相得益彰。
正如品饮悦酒,酒入杯中,先观其色,轻摇慢荡,品闻其香,浅酌一口,呷呷其味,酒滑入喉后,再进几粒松子,美哉。
本文图片版权归故宫博物院所有,如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