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荀子读书

2024/12/30 来源:不详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www.wzqsyl.com/m/

颜小二述哲文

古代有科举考试,现代社会有高考,一直以来,这类考试具备让人“一考定终身”的可能,于此,醉心于“功名”的读书人,由古至今不在少数。

人们对读书越来越重视,本是好事,但却有点变味儿了,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在人们心中逐渐演变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单一认识。

这不是好现象。

而在这个高学历更受欢迎、机会更多的时代,有不少高中因教出许多“高考学霸”而成名,比如“衡水一中”。而这些以“高考学霸”出名的高中,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即学习氛围十分浓厚,浓厚到近乎将学习化作势必完成的任务,甚至还喊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口号。

对于这一点,颜小二虽然认可他们的认真劲,但是依旧觉得要警惕小格局的功利性读书。

对于读书,中国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荀子,从来不主张“死读书、读死书”,他讲求“知行合一”,更期待人们可以将所学所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甚至犀利地将功利性求利的读书行为称为“小人之学”,尖锐批判那些只是挂在嘴上、不经思考的的所谓“学习”。

而现代社会存在的类似为了应付考试的所谓“往死里学”,在颜小二看来,大抵和“小人之学”差不了太多。

1、荀子眼里的“小人之学”

人有不同的性格品质,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也会体现出不同的“品质”。

眼界较浅、为人功利、追求相对浅薄的人,在学习上往往“心浮气躁”。

于此,有一类人“头悬梁,锥刺股”去学习,为的不是自己自身本质的成长,而仅仅是停留于卷面笔尖分数的简单“累加”。大脑在长期无意义的“机械记忆”之下,真正能够内化的东西,少之又少。

因为这种不好的初衷,读书这种自我提升的“好事情”,也被蒙上了“可悲”的色彩。这是一个“怪圈”,也是人性矛盾处的“悲哀”。

荀子曾把停留于表面的肤浅学习,称为“小人之学”,他说:“小人之学,入乎耳,出乎口”。

所谓肤浅的小人之学,大抵便是僵化套用理论,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仅不思考,也不在行动上践行的“可笑行为”。这是荀子对于那种功利应对“考试”,只将书中的“圣贤道理”作为应对考试的考题答案,而给出的尖锐批判。

这是一种将学习当成是外在的满足自己某种动物性需求的行为,比如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再比如功利地应对考试。

我们学“知识”,几千年来,由古至今,从来不能也不该是为了应对考试。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的一种方式,绝对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在颜小二看来,学习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层面上的自我精进。

2、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应该如何读书?

说起读书,颜小二想起自己读书时代初次接触中国哲学的时候,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她说:“书是越读越薄的”。

书为什么会越读越薄?源于对书核心内容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分数重要性日益凸显的情况下,“读书”成为获得“分数”的一种工具。只要需要,人们对于记录在书中的“字句”,即便不理解,死记硬背之下,也能获得一定“分数”。

于此,对于“天赋不足、积累不够”的人,“往死里学”的口号就孕育而生。

但是,“往死里学”这一口号背后,更多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虽然花时间,却并没有花费人多少“心力”,更对人的内涵要求不高。

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有些知识要想把握,还真是有“门槛”的。

就像要想理解复杂的物理知识,得从基本理念入手一样;要想理解深奥的人文哲学,也得从日常点滴中积累。

于此,读书不可“急躁”,急躁之下,书只会越读越多,毕竟不理解。一步一个脚印之下的“细嚼慢咽”与“精细内化”,才是读书应有的姿态。

3、请不要功利性读书

当读书与“物质世界得失”挂上关系的时候,“读书”这件事,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早就丧失了它原来的价值。

有的人甚至读了一辈子书,也没弄明白“读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关于这一点,颜小二曾从鲁迅笔下“孔乙己”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死读书”之读书人的“可悲”。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但却连个秀才都不是。当然,从书中背景来看,原因除了与孔乙己本身有关,也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这些便是后话了。

而孔乙己这个人呢,在鲁迅的笔下,有善良的天性,却也有封建社会僵化读书人的迂腐与自欺欺人。

孔乙己因读书练就一手好字,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面对生活压力,不仅没有积极寻求谋生之道,还端着读书人的架子,最后以“窃书不算偷”的由头自我欺骗,偷书换钱。这是孔乙己的可悲。

但是他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又愿意将自己通过窃书换钱买的茴香豆分给小孩吃,这是那个冷漠年代难得的“善意”。

但是,他“善”亦“迂腐”,圣贤书从来没告诉任何一位读书人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圣贤书劝人建功立业,但却从没告诉人们,读书是为了“建功立业”。

建功立业从来只是“锦上添花”的“附加回报”,读书的作用,是让我们树立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并且积淀相应的才干。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5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