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江浙沪,千年黄酒,江湖告急
2023/10/10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啊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
中国酒饮江湖,黄酒是一个特殊存在,温和、典雅、厚重,与啤酒的血气方刚,白酒的江湖世故,红酒的小资优雅相比,更像一个出世的老者、旁观者,与这个刀光剑影的酒饮江湖,格格不入。
如今白酒、啤酒、红酒……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中国黄酒,却偏安一隅,走不出绍兴,困在江浙沪。
明清以前的贵族
黄酒、啤酒、红酒并成为“世界三大古酒”,都属于属于酿造酒。黄酒诞生于商周时代,而白酒属于蒸馏酒,大约在元代才传入中国。
其实,早在明清以前,黄酒占据着中国主流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国酒”,达官贵人举杯换盏的是黄酒,你所熟知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杯酒释兵权”、“把酒问青天”……这些典故无不与黄酒有关,武侠小说里,也满篇都是花雕、女儿红、状元红的影子。
即便是到了近现代,不管是文人墨客丰子恺、鲁迅、郁达夫,还是顶流政客蒋介石等人,都对黄酒钟爱有加。
黄酒走走向没落
一个品类的兴盛与衰亡,并非偶然,要么内忧,要么外患,最可怕的是内忧外患双重叠加。
黄酒的没落早有端倪,在元代蒸馏酒传入中国以后,当时开始流行烧酒,由于烧酒属于蒸馏酒,在酿酒时不需要高粱、大米、小麦之类的粮食作物,且出酒率高,度数也高,更易给人带来“酒意”,在当时普通老百姓群体中具备了一定市场。虽当时给黄酒产生了一定冲击,但主流社会仍以黄酒为代表的酿造酒为主。
直到二十世纪初,随着战乱的发生,粮食极度匮乏,采用大量谷物作为原材料的黄酒迅速失去优势,从效率看,蒸馏酒更适合物资匮乏的当时。
同时也随着阶级的变化,地主绅士被打倒,老百姓翻身当家作主,对于蒸馏酒的饮用习惯也被推广开来。
建国以后,特别是近二三十年,白酒企业率先开启市场化运作打法,重视品牌建设,一路开疆拓土,白酒逐渐成为主流社会用酒,汾酒、五粮液、茅台,作为清、浓、酱三大香型的代表,也纷纷在不同时期坐上了“国酒”位子。
黄酒的现状
1、岌岌可危的市场
中国酒水市场近万亿,白酒规模亿、啤酒亿……而黄酒年规模只有多亿,规模占比不足2%,已经成为了边缘酒种。
行业规模从年到达亿巅峰后,规模连年下滑,年下滑至亿左右。行业内,会稽山、古越龙山作为领跑者,虽使劲浑身解数,也难以挽回该局面。
根据古越龙山财报显示,近年来,古越龙山营收一直徘徊在15亿上下,波动性较大,会稽山则稳步在11亿规模,相对较为稳定。从两家披露的年三季度营收数据看,年全年营收应该变化不大。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2、走不出去的困境
困境一:受困江浙沪,江湖告急
中国南北方其实都有黄酒的影子,浙江有花雕、状元红,上海有老酒,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山东即墨老酒等等。???
但一提到黄酒,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绍兴,想起孔乙己“一壶黄酒,一碟茴香豆”。正如想到酱酒,就会想到茅台镇。黄酒与酱酒不同的是,酱酒可以卖到全国,而黄酒却走不出江浙沪。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年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共家,73%集中在包括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在内的华东地区。??
其中,仅浙江一省的黄酒产量,便占了全国黄酒产量的57.02%。苏、浙、沪市场销量甚至占据了整个黄酒市场销量的70%以上。且江浙沪也各自形成了区域性代表品牌,越派古越会稽、海派石库门、苏派沙洲优黄,顾客端亦形成了“黄酒是江浙一带喝的酒”的认知。
来源:国家统计局,湘财证券研究所一个品类要做大,又一个根据地市场是好事,可怕的是,走不出根据地,走不出去,市场就走不进来,规模就上不去。会稽山、古越龙山曾几何时,也想外扩,进军省外,可惜,走不动、也卖不动,毕竟省外市场不仅没有消费习惯,更面临着强大的白酒、啤酒军团,他们怎么可能让黄酒有发挥的余地。
困境二:品类老化,与时代脱轨
即使是在黄酒的大本营,江浙沪,年轻人早已经远离黄酒,在这个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热土,成了白、啤、红、黄的大杂烩,也成了世界酒种的集散地。
在很多江浙沪的年轻人看来,黄酒是老一辈人喝的酒,只有逢年过节,给家里买一些孝敬长辈,亦或者随大流跟着家庭喝一些。
核心人群脱离主流群体,又没有俘获年轻人的喜好,让黄酒消费基数逐年下滑。北洲咨询做过一次调研,很多上海的年轻人都会用这几个词来形容黄酒“有点土”、“老年人的”、“父辈在喝”等等。
一个品类的老化,伴随着消费群体的老化,意味着与主流消费群体渐行渐远,与这个时代脱轨而行。
困境三:低端、低价、低廉的怪圈
“黄酒是不是料酒?做菜用的?“
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黄酒企业做料酒已经是司空见惯,这种自我毁灭式的做法,早就成为了黄酒企业寻找第二增长点的标配,并且乐此不疲。
堂堂正正的黄酒企业,大量倾销10元一瓶的料酒,共给顾客炒菜用、炖肉用,想想看,这样的品类能高端到哪里去!
目前黄酒行业仅有三家上市公司(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酒业),其余大部分黄酒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导致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由此带来的行业,形成了“品类价值低、品牌影响力弱、渠道质量不高”的不利局面。
再来看看价格,黄酒的定价集中、售价偏低,因缺乏价格带的划分,造成黄酒品类既无法支撑高定价、缺乏提价通道与逻辑,使得市场产品都集中在微小的价格空间内进行同价竞争。以两大品牌为例,天猫官方旗舰店,销量前4名,单瓶售价集中于30元上下。
因为顾客普遍认为“便宜”,请客吃饭不会喝黄酒,特别是商务类社交场合。社交属性是酒核心品类属性,一旦丧失了这种属性,一定会被其他品类吊打。
困境四:品类价值的负面标签
后劲大、易上头、有嘌呤,成为了大家不愿意喝黄酒的种种负面理由。
“不太喜欢这个味道,闻着像药,女孩子喜欢香甜口味的。夏天烧烤我喝啤酒,对白酒也很喜欢。没喝之前就有不适应的味道,如果去掉这个味道又失去了黄酒的特色。”
“难喝”、“药味”、“不习惯味道”,特别是对与年轻人、北方人、女性群体,黄酒的口感问题成为了尝试的第一道障碍。但从消费习惯的角度看,所有的口感都可以被培养出来,就像当年大家喝不习惯酱香,如今对酱香趋之若鹜。
“不太喝黄酒。相对喜欢喝白酒,因为不会喝太多,黄酒喝1、2两一点没感觉,喝多了第二天身体反应比白酒难受。“
“容易上头”、“后劲大”、“身体反应大”、“难受”、“喝多了会宿醉”,是很多喝过黄酒的人有的体感。易上头、反应大,这些其实都是因为杂醇含量高造成的,这属于技术问题,因为黄酒市场的不规范,市场产品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个现象。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被妖魔化的标签—嘌呤!
那么黄酒里到底有没有嘌呤?有,但并不高,从含量和饮用量的角度来讲,黄酒嘌呤含量反倒不高,比如你不能拿着一瓶ML黄酒和啤酒的嘌呤来比,因为你一餐可能只喝半瓶黄酒,但却可能喝4、5瓶啤酒。
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对于黄酒嘌呤的放大,是一种恶意的攻击!并不排除后面存在商业引导。
困境五:消费场景模糊
提到白酒,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酒店的包厢内,觥筹交错;提到啤酒,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在夏日的烧烤摊变,大快朵颐,亦或者音乐节、美食节上,酣畅淋漓;提到鸡尾酒、威士忌,大家首先会想到昏黄灯光的酒吧中,微醺小酌,但是提到黄酒呢,家庭聚会?药用?做饭?
消费中的三要素“消费触达、消费内容、消费场景”是将消费力转化成最终消费的关键,而这些消费品刻在人们心中的画面感,是消费场景的重要体现,显然黄酒在大家心中,消费场景是模糊的。特别是,跟中秋大闸蟹强度捆绑以后,反倒是像一根麻绳,把自己捆死在上面。
消费场景的模糊一方面来源于品类历史悠久,受人群消费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现有的品牌没有对消费群体进行教育,同时也是定位不清所致。
3、文邹邹的黄酒人
黄酒作为一个有着0多年历史的酒种,自然有不少的文化内涵与传承,用笔者的话来形容黄酒,那就是“文人墨客酒”,黄酒的文化,是骨子里带来的,而中国人现在推崇的红酒,总显得做作。
正是这种骨子里带来的文人风雅气,让做黄酒的人,也少了几分霸气,多了一些文人气,总显得那么文邹邹的。
我接触过不少做黄酒的人,也做过几个白酒的项目,相比之下,这两类人,完全是两种风格,一个血气方刚,驰骋酒饮沙场,经历的都是打打杀杀,一个书生气重,浑身都是墨香。
商战如战场,虽然没有硝烟,却有的几家欢乐几家愁。做营销、做品牌,不敢干、不敢创新,守着的还是老一套,光搞内涵建设,少了吆喝、少了创新,彷佛黄酒这几十年了都没变过,坐吃山空。
所以,黄酒品类本身有问题是一方面,外部竞争对手厉害又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做黄酒的人,与其说没有做好,不如说时代的玩法,压根就没赶上趟,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团队的变革,行业的创新,敢打敢干,迫在眉睫!我都为他们着急。
敢问路在何方
黄酒不断萎缩的态势下,外部竞争环境复杂严峻,自身问题又多、又杂,但黄酒不能坐以待毙,向白酒、啤酒、红酒营销打法看齐,借鉴清酒、威士忌成功之路。
NO.1一起抱团取暖,讲好品类价值
黄酒可以讲的东西多,有历史、有工艺、有文化、有成分、有功能……但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找到这个品类最契合的价值点。其实,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黄酒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健康养生属性、文化属性,要放大这一点。讲好故事,做大价值。
不管是会稽山还是古越龙山,在黄酒持续下滑的这几年,白酒、啤酒、红酒不断蚕食黄酒市场份额,两位老大哥,也试图在把品类价值做大,但目前看收效甚微。????????
会稽山“和自己人,喝会稽山”
会稽山兰亭“低度中国酒,高端宴请新选择”
古越龙山“越来越多的高端宴会选国酿黄酒”
NO.2抓住示范人群、找准切入场景
酒的灵魂是社交,喝得是一种情绪,本质是一种社交属性产品。
所以,中国酒场离不开圈层的带动,有圈层就有社交,有社交就有辐射,有辐射就有示范,有示范带动,就有市场。正如,白酒抓住了政商人群一样,一下子把市场打开了。
所以黄酒要明确,自己要抓哪一部分示范人群,是文人墨客吗?是政企用户吗?是年轻人群吗?值得思考。
我们把饮酒场景分为四类:商务宴请、亲朋小聚、独饮自酌、闲暇娱乐。
每一类场景,都对应了一种诉求,比如商务宴请本质是社交与面子,白酒绝对主导,茅台是顶配,示范带动作用强,亲朋小聚气氛为主、独饮自酌放松随意、闲暇娱乐匹配场景。所以,黄酒必须找到自己的切入场景,没有场景,就没有消费理由。
NO.3提升营销能力,做好系统工程
做品牌是一套系统性工程,产品、渠道、品牌、终端、包装……要环环相扣,讲究的是系统。
系统化的营销能力,是黄酒的短板。从渠道建设,到包装设计,再到终端打法,黄酒都与这个时代脱轨很久。酒香也怕巷子深,黄酒必须要敢打敢干,不能偏安一隅,扎扎实实做终端,开渠道,提升产品形象,多做推广,靠近主流人群,靠近主流市场。
现在很多黄酒品牌在打高端,严格讲是卖高价,但是品牌不支撑、渠道不支撑,品牌力达不到,渠道终端没升级,消费者看到的还是那些菜场周围的古董黄酒店,还有小炒快餐里堆着的黄酒瓶,几千一瓶的黄酒怎么能卖的出去。
黄酒的未来
“天下一绝,中国黄酒!真正的国魂酒脉是黄酒,其性在温,其用在调,其效在通,其功再平,其旨在和。”这是于江山老师在其著作《黄种人喝黄酒》一书中提到的观点。
黄酒作为千年文化国酒,中国的国粹,一点都不假,做得实、立得住!日本清酒作为日本国酒,究其本源便是黄酒!清酒的发展历程,对黄酒的崛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同时,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喝少酒、喝好酒、喝健康酒,已经是大势所趋,黄酒完全踏上了这个趋势线。
在这个文化自信、品牌自强的时代,黄酒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酒,也具备了发展壮大的时代机遇。
未来,能够替代茅台正为下一个国酒的一定不是白酒、啤酒,而是黄酒!会稽山、古越龙山是有机会坐上这把交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