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ldquo痛风rdquo有差

2022/5/19 来源:不详

痛风(Gout)

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产生过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及软组织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痛风一词,首见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这里的“痛风”是指由于邪风侵袭导致的关节疾病,应当属于痹证范畴。

目前多将痛风的中医病名也称为“痛风”,但有学者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1]。

元代名医朱丹溪对痛风颇有研究,所著《丹溪心法》中记载“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并在《格致余论·痛风》中指出:“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风取凉,或卧地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说明“痛风”乃因血热当风遇湿受寒,湿浊凝滞阻于经脉,表现为“作痛,夜则痛甚”,也应属于痹症范畴。清代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曰:“痛风一名白虎历节风,实则痛痹也。”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则曰:“痛风,痛痹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至夜更剧。”《医学入门》曰:“痛风,形怯瘦者,多内因血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外因风湿生痰;以其循历遍身,日历节风,甚如虎咬,痛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医学六要》曰:“痛风,即内经痛痹。上古多外感,故云三气合而为痹。今人多内伤,气血亏损,湿痰阴火,流滞经络,或在四肢,或客腰背,痛不可当,一名白虎历节是也。”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又指出:“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痛属火,肿属湿,……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痈疽者最多。”

从上述文献论述中可以看出“痛风”这一病名,在许多中医文献中均有论述,但有些并非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痛风相符合,虽病名为痛风,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并不相同,但有一个共性,把该病视为一种因外受风寒湿邪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属痹证。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指出:痹病是指因外邪侵袭肢体经络而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证。严重者可致肢体残废,丧失劳动力。本病相似于现代医学自身免疫病范畴,诸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临床主要表现:关节、肌肤、筋骨等部位疼痛,或肿胀僵硬,麻木重着,或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强直不伸,肌肉萎缩等。多与气候变化有关,好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理化检查:抗链“O”增高,或血沉增快,或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可见骨质侵害。

将上述痹症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痛风病的特征相比较,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将痛风的中医病名定为“痛风”的观点值得商榷。

中医学之痛风是广义的痹证,而西医学之痛风则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并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同属痹证,又谓之痛风,虽然突出了痛之特点,但名出多门,相互重叠,且与现代医学之“痛风”相混淆,不利于临床治疗与研究。

古代中医文献所论“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浊毒内蕴、湿热搏结,浊瘀交结贯穿了整个疾病的始终。与现代医学所指痛风存在差别,现代医学之痛风只有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时,才能归属于中医“痛风”范畴。而“浊瘀痹”病名则更契合该病中医病机。

红茴香经络注射疗法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归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因肥甘饮食、风寒湿邪、疲劳紧张、手术损伤等诱因造成肢体关节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本虚标实,既有先天不足之肾虚,还有后天失养造成的脾肾两虚。

先刺络放血后注射,方案一:红茴香治疗痛风主要采取局部痛点注射,效果显著;脾虚湿滞型痛风,加足三里、三阴交;另外,髓会悬钟穴对痛风有独特治疗作用,可以选用。方案二:背部取穴:脾俞,胃俞,心俞,肾俞。

红茴香注射液1-2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1-2mI+生理盐水1-4ml)。注射药量:隔日1次,一盒药为1疗程。

[1]朱婉华,顾冬梅,蒋恬,等.浊瘀痹——痛风中医病名探讨[C]//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学会,:2.

----------

●选对“老人鞋”远离足底痛

●篮球运动中垫脚造成踝关节扭伤分析

●治疗跟腱炎“消灶”还需“解结”

●类风湿关节炎遇到骨质疏松,为什么强调兼顾治疗?

文章仅供内部学习参考,文章内图片源自网络,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