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怎么做好吃吃羊肝需要注意什么三九养

2022/11/12 来源:不详

相信猪肝很多人都有吃过,那么羊肝怎么做好吃呢?羊肝的做法有哪些?羊本身就会有一种羊膻味,有的人喜欢吃,有的人却不喜欢吃。羊肝的食用禁忌有哪些呢?羊肝食疗方法又有哪些?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羊肝怎么做好吃

一、萝卜炖羊肝

材料:

白萝卜75克,胡萝卜75克,羊肝克,姜10克,羊骨汤克。调味料:盐5克,鸡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萝卜去皮切块,羊肝洗净切厚片汆水待用,姜切片待用。

(2)取净锅上火,放入羊骨汤、萝卜、姜片、羊肝,大火烧开转小火炖35分钟调味即成。

提示:

羊肝中所含的营养是非常丰富。羊肝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大量微量元素,对我们的身体有补肝明目的食疗成效,对血虚萎黄、肝虚、目暗昏花、青盲症有必定的食疗效果。

二、枸杞羊肝汤

材料:

羊肝克、草菇20克、枸杞5克、胡萝卜5克、香葱2棵、生姜1小块、高汤15大匙、料酒1大匙、胡椒粉小匙、精盐小匙。

做法:

(1)香葱、生姜、胡萝卜、草菇洗净均切薄片。枸杞用冷水浸泡、洗净备用;

(2)羊肝洗净切厚片,加入生姜片、料酒,拌匀腌10分钟,再放入沸水汆烫一下,捞出洗净;

(3)把高汤煮开,再放香葱片、生姜片、胡萝卜片、枸杞、草菇片、精盐、料酒、胡椒粉烧开,再放入羊肝片烧开即可。

羊肝的食用禁忌

1.羊肝与辣椒不可同食:《金匮要略》中记载:“羊肝共生椒食之,破人五脏。”孙思邈日:“羊肝合生椒食,伤人五脏。最损小儿,合苦笱食,病青盲,妊妇食之,令子多厄。”辣椒中富含维生素C(每克含维生素C达毫克),而羊肝内含的金属离子,可将其中的维生素C破坏殆尽,削弱了其应有的营养价值。

2.羊肝与红豆不可同食:同食会引起中毒,可以用鸡屎白解毒。

3.羊肝与含维生素C的食物不可同食:羊肝中含钙、铁、磷等元素丰富,这些元素能使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维生素C,从而失去了维生素C原有的功能。

4.羊肚与小豆不宜同食:小豆一般指赤小豆。含有丰厚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钙、铁、磷等营养成分。别的,还含有皂素,这种物质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能引起部分充血。赤豆性味甘、咸而冷,能利水消肿、利小便、解热毒、通乳汁;羊肚性温,味甘,具有健脾益胃、补虚祛损、涩汗止尿、促进食欲之成效。二者的性味与成效皆有所背,所以不宜同食。

5.羊肚与梅子不可同食:《饮膳正要》中记载:“羊肚不可与小豆、梅子同食,伤人。”梅子味酸性平,《大明本草》记载:“多食损齿伤筋,蚀脾胃,令人发膈上痰热。”羊肚性味甘温,如配以香料调味如葱、辣椒、茴香之类则属热性。如混杂食用,可助热生火,对健康不利。

6.竹笋与羊肝相克:《日用本草》介绍:“笋同羊肝食,令人目盲。”因为竹笋内存在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酶类,与羊肝同炒(烹调)同食,发生某些有害于人体的物质或破坏了其间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等,影响眼睛健康,故云令人目盲。

7.猪肉与羊肝相克:据《金匮要略》云:“猪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闷。”从食物药性看,羊肝气味苦寒,治肝风虚热,猪肉滋腻,两者不宜搭配,且羊肝有膻气,与猪肉共同烹调,则易生怪味。

8.丹参与羊肝相克:服用丹参片时不宜食用羊肝。丹参分子结构上的羟基氧、酮基氧可与羊肝中的钙、铁、镁等离子形成络合物,降低药物疗效,故服丹参片时不宜食用羊肝。

羊肝食疗方法

1、羊肝克,放入菠菜克,鸡蛋2只,煮作羹食用。可治疗贫血体弱。

2、羊肝克,枸杞子克,菊花75克,同煮切片,调酱油食用。可治疗肝血不足所致的目视昏花。

3、羊肝克,谷精草50克,枸杞子50克,用砂锅煮熟,吃肝喝汤。可治疗肝血虚所致的眼花、视力模糊、夜盲等症。

4、羊肝克,菠菜克,生姜末、菜子油、食盐、味精各适量。将羊肝切成薄片,菠菜洗净切段,备用。在锅内放入清水,酌情加生姜末、菜子油、食盐,用武火煮沸,放入羊肝和菠菜,待水沸肝熟后停火调味,当菜食用。可治肝阴血虚、面色少华、唇甲色淡、头晕耳鸣、疲乏无力、舌淡脉细等症。

5、羊肝克,粳米克,精盐适量。将羊肝切碎,粳米淘洗干净,一并放入锅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熬20至30分钟,以米熟烂为度,酌加少量精盐,供早晚餐食用。可治肝阴血虚、视物昏花、远视夜盲、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唇指色淡等症。

总结:通过上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羊肝怎么做好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羊肝可以做成萝卜炖羊肝、枸杞羊肝汤等。羊肝的功效是非常的大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羊肝也有一定的饮食禁忌。希望小编的介绍对大家能有帮助。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