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蒲城文庙初夏行
2023/3/13 来源:不详恰逢今年蒲城举办摄影大赛,我原来创作的作品时间久远了,就计划去蒲城文庙看看,更是因为它门前的六龙壁,去蒲城多次没有细致品味过,六龙壁的建造年代,要早于北京九龙壁,皇帝为九五之尊,故以九龙屏蔽,而蒲城文庙建筑组合群中的六龙壁,又具有其民间特征和文化底蕴,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建筑奇葩。年5月20号午后和爱妻一起自驾蒲城,祭拜文庙,探寻这个古城别样景致。
蒲城文庙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红旗街14号,即现今蒲城县博物馆所在地。文庙门前有六龙壁。整个文庙由三个院落组成。棂星门至戟门为第一院落,内有泮池、单孔桥,桥上有栏杆,雕有“蒲城八景”。戟门至大成殿为第二院落,院内东西两侧各有廊房十二间,第三院落是明伦堂,现在是蒲城碑林所在。院后还有一个独立的小院,内有北宋宝塔一座。
文庙前的石碑
文庙前保存完好的六龙壁,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年),高约6米,长约17米,为琉璃花砖精砌而成。历经多年风雨洗礼,显得有些破败,可依然显得生动而富有灵气,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正面为:六龙泳舞图,背面塑:六狮舞蹈图,各有石匾一面,该县明末书法家、山西巡抚樊东谟大书:文章祖、帝王师,六字于其上。下面是象征性的石门两扇,每扇中间各刻方孔九个,人称“石门九眼”。牌坊上雕刻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牡丹、荷花等花纹,为六龙壁增色添彩。
壁正面为:六龙泳舞图
背面塑:六狮舞蹈图
文章祖
帝王师
孔雀
财神
牡丹
游人在六龙壁前参观后进入文庙
六龙壁南边的道路,一个外卖快递员路过
关于“六龙壁”的修建,蒲城县民间流传着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晚明时期,蒲城南郊瓦郭村(今属贾曲乡)有一位青年农民,立志学习烧制琉璃的绝技,回到家乡后设计建造了这座“六龙壁”。可惜,在旧社会科学技术不为当权者重视,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位能工巧匠的姓名,早已湮没了。但是,他勤学苦练的精神,却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流传,有口皆碑。他卓越的艺术成品,几百年来,仍然闪烁着辉煌灿烂的金光,激励鼓舞着后代的劳动人民,为祖国建设事业勤奋学习,努力前进。
棂星门上可见挂有蒲城县博物馆牌匾。
走进棂星门进入文庙第一院落,我细致拍摄了泮池边单孔桥栏杆上的雕刻,雕有“蒲城八景”。
蒲城八景之双塔夜影
城内两浮图,建自唐宋。昼视之,南北个千尺,突兀堪观。至夕隐隐茫茫,而矗矗为撑天两柱。古诗云:去梯无影,兹岂借月为影也。
蒲城八景之南塬春晴
城南里许为紫荆原,春分前后,踏青着率为社禊饮,盖仿古蚕市、兰亭,常醉卧而吟,步熙如也。
蒲城八景之六五陵闲云
昔唐盛时,楼阁峥嵘,五彩郁然。而今寥落,无复凤翥鸾翔旧景,只依垅上闲云,任其往来卷舒于复道御碑间。邑文人多寄迹焉。
蒲城八景之温汤晚浴
凡水源有石硫磺,其水责温,骊山温泉四季如暖,此值秋冬耳。温则知无伏阳,凉则知无伏阴,浴之消疴荡秽,功迈骊山。
蒲城八景之潘龙异石
实一落星也,将雨而滋,湿如柱础,里人卜水旱,取释奠而祈农,所谓陂陀尺寸间,宛转陵峦,惜无高丽盆以盛之。
蒲城八景之漫泉秋月
邑西十里为漫泉源,夏则惊浪潺潺,惟烟消波澄时,水光月色,团团皎皎,好凭庾亮之楼,益拓袁宏之渚。
蒲城八景之尧山古柏
蒲城宜柏,而尧山柏异他地,以其根盘岩石,坚老特奇。即时远而摧,几不如古,犹有一干参天,足备栋梁,其萌芽触石出者,疏叶嫩枝,培养护持,延至今日矣,犹古柏也。
蒲城八景之北岭积雪
岭多谷壑,甚寒,平原但有霜气,则雪即盈山肃凝,迄春不消。士常冒雪嬉游,直笑子猷乘兴不遇戴安道而归也。
走进戟门,内有明代大铁钟,字迹清晰可辨,根据铭文,当铸于明成化十九年(年)十一月。
戟门前的香炉
明代大铁钟
回头南望棂星门
戟门至大成殿为第二院落,院内东西两侧各有廊房十二间,我们走进了东边的东廊房内的珍贵文物室,里面共展出精品珍贵文物五十四件。六千年前的石斧、石刀,展示出原始先民开天辟地之艰辛历程;铜铁使用,扭转历史乾坤。秦汉文物,大放异彩;盛唐彩陶啃蹄马,悠闲自得,反映出国无战事,马放南山的和平景象;凤冠、官服和瘿木骑麟罗汉等文物,件件为珍品,再现明清上流社会风貌。
彩马
唐俑
院内的柏树
大成殿
顺着东边的廊道路过雕刻艺术室,它位于文庙东廊房之北,共展出石雕、铜铁铸雕等珍贵文物七十六件。明代洪钟,响彻世纪时空;坐狮观音,保佑世人平安;默默铁牛,雄镇人间邪妖;老幼石猴,诉说百年往事;胡人驯狮,再现西域风情;桃形纹石,历经百年不裂。
明代菩萨坐像
来到文庙的第三个院落,竟然发现了我最喜欢的大量的拴马桩,足足拍摄了好时间。
拴马桩石雕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品,它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雕刻实用条石,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宽厚相当,约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不仅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而且和门前的石狮一样,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人们称它为“庄户人家的华表”。
拴马桩
拴马桩
拴马桩
明伦堂
穿过两侧林立的拴马桩,远远望见文庙明伦堂以及蒲城碑林的牌匾,它共收藏历代名碑二百余通。隋代苏孝慈墓志一字千金,堪称正楷之典范;国家一级文物唐代高力士碑千字行书,拨开历史迷雾,公正评价高力士功绩;国家一级文物唐代敬母寺巨型经幢建造精美,蔚为壮观;唐代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亲撰胡良公碑;唐明皇之妹玉真公主碑书端庄秀丽,气度不凡。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碑书“昼锦堂记”潇洒自如,旷世一绝;清代爱国名相王鼎“杜甫寓里”碑书,重温杜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光辉诗篇;《竹叶碑》风竹雨竹讴歌关公高风亮节表忠贞;千古功臣杨虎城将军手书碑石雄厚有力,气吞山河。这一通通碑石犹如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美不胜收。
敬母寺经幢。建于唐德宗贞元五年(年),原来位于泰陵附近的敬母寺村南的“圣母寺”内,年依存于文庙。说是在柱身东面下部刻有“大唐奉先县怀仁卿孜母村宿者郭令代等为国王太子下为文武百官群品等建造”“贞元五年岁次己巳八月庚午六日己亥建”等字。
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碑书“昼锦堂记”
蒲城碑林一角
从明伦堂西边巷道可以远望北寺宋塔又称北塔,雄伟壮丽,顶天立地,与南寺唐塔遥相呼应,“双塔夜影”是著名的蒲城八景之一。该塔建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年),为蒲城延兴巨商王信独资创修。北塔通高约46米,系密檐式空心方形砖塔,内装木楼梯,游人可直达塔顶,俯瞰蒲城之秀色。塔北脚下,有小庙一座,内置石佛一尊,常年香客不断。
北寺宋塔
文庙正在修整部分路面,从坑坑洼洼的路上走出文庙,回味着拴马桩的影子,想起米芾碑书流畅的形态,我不禁深深震撼于蒲城文庙的博大精深,也期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继续大力维修和美化蒲城文庙,保护好这一文物宝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留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为人们旅游观光、陶冶情操提供一个更精美的去处。
赋诗一首,以告慰祖先和留念:
“件件珍品再现明清风貌震毫芒我辈,
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雕刻撼重泉今世。
笔法流畅细腻入微书法得山水长远,
潇洒自如旷世一绝文庙保万世安宁。”
骊泉戊戌年丁巳月戊午日于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
附陕西省蒲城县的人文资料,资料来自于网络:
一、交通:往返陕西蒲城文庙很方便,自驾车从西安高铁北站1小时30分钟左右、共公里左右路程,走西安绕城高速、京昆高速公路陕西段到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出口下,再走省道S、迎宾路、红旗路约6.5公里多到文庙所在的蒲城县博物馆,打车约元左右。具体您可以使用百度地图规划行车路线。
从陕西省西安市高铁北站去蒲城县文庙的参考路线图
二、附近景区:
1、五陵闲云
唐帝王陵二十座,十八座位于关中,其中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唐宪宗景陵等五座位于蒲城县,史称“五陵闲云”。其中,桥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陵分布位置具体如下:
(1)唐朝-李旦-唐睿宗-桥陵
唐睿宗李旦(年6月22日—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最初封为殷墟王,另冀州大都督。他一生两度登基,三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年至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年至年),共在位8年。公元年让位于母后武则天,被封为皇嗣。公元年再度即位。公元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葬于唐桥陵。庙号唐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桥陵,又名桥冢,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丰山海拔为米,这里是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凤凰山。
(2)唐朝-李隆基-唐玄宗-泰陵
唐玄宗李隆基(年9月8日-年5月3日),公元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年至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生于神都洛阳,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唐隆元年(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年病逝,葬于泰陵。
泰陵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气势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风格。陵区除唐玄宗主陵外,还附葬杨皇后和宦官高力士陪葬墓。经专家考证,泰陵建制仿唐长安城,规模宏大,虽经一千多年风雨,现在神道两侧三十四对石刻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泰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唐朝-李纯-唐宪宗-景陵
唐宪宗李纯(年―年),初名李淳,唐顺宗长子,唐代皇帝,年―年在位。贞元四年(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李纯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李纯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李纯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一些藩镇。经过削藩,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后为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人谋杀。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
景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今三合乡义龙、赵家、景陵村附近)。金帜山(又称半山)属南山山系,山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诸峰罗列(最高峰海拔米),形成拱卫之势,巍峨壮丽,阳光映照,犹如悬帜,故名金帜山。
(4)唐朝-李恒-唐穆宗-光陵
唐穆宗李恒(年―年),原名李宥,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唐宪宗第三子,初封建安郡王,后进封遂王。年,被立为皇太子。年继位,在位五年(年―年在位)。唐穆宗光陵,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尧山之上,海拔米。
(5)唐朝-李宪-唐惠陵
李宪(年-年1月15日),原名成器。唐朝宗室,睿宗李旦长子。母为睿宗元配肃明刘皇后。本为太子,后让与其弟李隆基。能诗歌,通晓音律,尤善击羯鼓、吹笛。历任太子太师、太尉,封宁王。又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预朝政,为玄宗所重,追谥为让皇帝。
唐惠陵墓地,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中国古代对太子(未来皇帝)的册立有“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李宪身为长子本当被立为太子,但他后来主动把太子之位让给了有能力有才学的三弟李隆基(即唐玄宗)。玄宗感他的恩德,在大哥去世之后,追谥他为“让皇帝”,并陪葬父亲睿宗的唐桥陵之旁,称墓为惠陵。老百姓则因他主动让位,感其诚而称他的墓为“让冢”。
据《长安志》记载:“陵在封阳乡,封内十一里。”墓前有众多的陪葬品,如朱雀、华表、石人、石马等。但现在仅存石碑一通,石人、石狮各一对。
此外,作为唐代帝陵中最大的一座陪葬墓,覆斗形的唐惠陵也有众多陪葬墓,如郑王锷、嗣宁王琳、同安王旬、蔡国公主、代国化主与霍国公主等。
2、双塔夜影
双塔之南寺唐塔,原系慧砌寺舍利塔,为方形四面十级楼阁式砖塔,砖砌单壁中空,高约39米,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北寺宋塔,位于城内北街崇寿寺旧址内,系密檐式方形砖塔,四面十三级、高约47米,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
3、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原址系杨虎城将军宅院,年对外开放,分东、西两院。馆内藏有杨虎城和母亲孙一莲生前生活用品,以及杨母六十大寿时,亲朋及邵力子、马鸿逵、蒋介石等人赠送的寿屏,现为重要爱国教育基地。
4、王鼎纪念馆
为清代著名爱国名相王鼎故居,年对外开放,位于蒲城县内达仁巷54号。
5、历史传说之蒲城八景
蒲城八景之一:南塬春晴
城南里许为紫荆原,春分前后,踏青着率为社禊饮,盖仿古蚕市、兰亭,常醉卧而吟,步熙如也。
蒲城八景之二:温汤晚浴
凡水源有石硫磺,其水责温,骊山温泉四季如暖,此值秋冬耳。温则知无伏阳,凉则知无伏阴,浴之消疴荡秽,功迈骊山。
蒲城八景之三:漫泉秋月
邑西十里为漫泉源,夏则惊浪潺潺,惟烟消波澄时,水光月色,团团皎皎,好凭庾亮之楼,益拓袁宏之渚。
蒲城八景之四:北岭积雪
岭多谷壑,甚寒,平原但有霜气,则雪即盈山肃凝,迄春不消。士常冒雪嬉游,直笑子猷乘兴不遇戴安道而归也。
蒲城八景之五:双塔夜影
城内两浮图,建自唐宋。昼视之,南北个千尺,突兀堪观。至夕隐隐茫茫,而矗矗为撑天两柱。古诗云:去梯无影,兹岂借月为影也。
蒲城八景之六::五陵闲云
昔唐盛时,楼阁峥嵘,五彩郁然。而今寥落,无复凤翥鸾翔旧景,只依垅上闲云,任其往来卷舒于复道御碑间。邑文人多寄迹焉。
蒲城八景之七:蟠龙异石
实一落星也,将雨而滋,湿如柱础,里人卜水旱,取释奠而祈农,所谓陂陀尺寸间,宛转陵峦,惜无高丽盆以盛之。
蒲城八景之八:尧山古柏
蒲城宜柏,而尧山柏异他地,以其根盘岩石,坚老特奇。即时远而摧,几不如古,犹有一干参天,足备栋梁,其萌芽触石出者,疏叶嫩枝,培养护持,延至今日矣,犹古柏也。
三、民俗:
1、蒲城尧山庙会
蒲城县北约25公里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尧山。山上有庙宇90多间,一圣母正殿为主,周围有马王庙、牛王庙、文昌庙、药王庙、白马将军庙、松子娘娘庙、关帝庙、九天三圣庙等。据说唐宋时就开始每年在清明节举办盛大的尧山庙会祭祀。明天起三年(公元年)县令王佑奏请将尧山庙胜迹载入祀典。从此,尧山庙香火更盛,祭祀隆重,同时,还有了十一社的祭祀迎神、送神活动。每年清明,民间组织尧山庙会十轮流娱神,主持社事。十一社分别为:延兴社、池阳社、陶池社、山杨社、泰睦村社、罕井社、庙台社、南坡社、桥西社、东觉社。正月十五日,各社长聚集尧山上一当年社事。
2、细狗撵兔
细狗撵兔历史悠久。早在《史记.李斯》传中就有“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记载,汉时蒲城属皇室上林苑的一部分,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兔园夹池水”的记述,可见蒲城当时已是皇室猎兔的狩猎之域,唐太祖李渊、太宗李世民也分别猎于(蒲城)伏龙塬和尧山。农业大县的特定环境,加上唐时京兆赤县的特殊地位,使唐皇室狩猎娱乐活动流传于蒲城民间,产生出细狗撵兔的民间竞技活动习俗。
蒲城之细狗,乃渭北名犬。“黄瓜嘴,羊鼻梁,四蹄如蒜;腰似弓,腿似箭,耳垂尾卷。”撵兔猎鼠,机智灵活,看家护院,极通人性,是人类的极好朋友。
蒲城细狗撵兔竞技活动每年农闲时在细狗爱好者中定期举行,主要撵兔日有:元宵节、端午节、腊八节等。节日当天,蒲城周边县、市,乃至来自西安、山西、甘肃、河南的细狗爱好者为自己的爱犬穿衣挂彩,放开缰绳,信狗驰骋追逐,加上成千上万名看热闹的群众,山呼海啸,烟障气冒,蔚为壮观。
3、蒲城杆火
蒲城杆火技艺是陕西渭南蒲城县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杆火是唯一存世的低空造型焰火艺术,是古老焰火的主要形式。因所有造型都是绑在木杆上燃放而得名。杆火又叫架子花,专家则称为“吊花傀儡”或“药傀儡”。杆火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思想,使杆火更有几分神秘感,又带有几分传奇。
4、蒲城焰火
蒲城焰火被称为中华一绝。蒲城自古盛产硫磺、硝石。所以,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元朝,焰火花炮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就在蒲城产生,所生产的小焰火也仅供皇宫享用;至清朝花炮生产在蒲城进入了昌盛时期,制作技术更加成熟,规模更加宏大。解放后,蒲城焰火之花,空前浓艳瑰丽。花色由单一变为五彩七色,可生产20大类,多品种,已基本形成了以县花炮厂为龙头的较为正规的生产体系。曾先后七次赴京参加国庆大典。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赞扬。它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表演千余场次,特别是“宫廷系列焰火”的研制成功,为陕西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做出贡献。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蒲城焰火”将伴随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崛起,跻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
四、当地饮食:标准的北方饮食环境,以面食为主。
1、八宝辣子
八宝辣子夹馍,看一眼就让人口水四溢,恨不得咬一口才过瘾!尤其是蒲城特色的椽头蒸馍夹上诱人的八宝辣子简直是绝配,这种又开胃又下饭的菜,是蒲城最有特色的美食。
“辣子一道菜”是陕西八大怪之一,八宝辣子就是蒲城最传统的一道辣子菜。说是八宝,无非是对众多原料的概称,不一定非要八样原料,可多可少。但有三样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辣椒面,二是咸菜丁,三是大肉丁。一辣二咸三香是八宝辣子的根本。当然,既然是八宝辣子,就不会这么单调,一般会就地取材,或因季节的不同,再加入别的原料,如黄豆、红萝卜丁、莲菜丁、蒜薹,有人还会加玉兰片甚至竹笋等等,总之用到的菜蔬都是比较脆生的。这些东西放进去,真要数起来够八样,颜色也是红、绿、白、黄、黑,煞是热闹好看,口感也会“丰富多彩”。
2、椽头馍
蒲城椽头蒸馍以其形似椽头而得名,至今至少已有二百多年的生产历史。蒲城椽头蒸馍是以渭北优质小麦和洛滨之独特水质为原料,具有馍白皮展、外酥内嫩、数日不裂、营养丰富、甘香盈口的特点。其制作方法别具一格,蒸馍时不用碱,发酵程度要求严格,面团要反复盘揉,所以椽头蒸馍内酥外光,含水分少,且便于携带,又耐久贮。故而成为人们宴会待客,馈赠亲友,外出旅游的必备美食。
正宗的椽头蒸馍,做工极为规范,有“一水、二面、三酵、四合、五压、六揉、七蒸、八起”的讲究,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蒲城椽头馍即使不佐菜蔬吃,也有筋耐嚼,舒适可口,如果能配上八宝辣子作为佐餐之用,真可谓美上加美,美到家了~
3、高力肉
高力肉是蒲城县的一道名菜,蒲城人爱吃高力肉,酒席宴会,常常离不了这道菜。高力肉要裹蛋清、淀粉,先过油,再蒸制,呈酱红色,酥而不烂,味略咸而香,老少咸宜。
高力肉,是因这位唐玄宗李隆基的大总管高力士而得名的。唐玄宗埋葬于蒲城县城东北十五公里的金粟山,叫做泰陵,高力士作为陪葬也埋葬于此。据传高力士酷爱吃这样的肉菜,又因为高力士埋在了蒲城县,所以,高力肉就成了蒲城的名菜。
4、地软包子
地软又名地木耳、地见皮、地踏菜,地皮木耳。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坡地上和河沟边,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软,但比粉皮脆,润而不滞,滑而不腻,有一种特有的爽适感。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凉拌、馏、烩、作羹等。地软包子馅儿是用地软少许,豆腐(要硬点儿的),粉条,少许葱,全部剁碎,用盐、花椒粉、生油等调味而成。陕西蒲城的小吃远近闻名,尤其地软包子色香味俱佳,乃蒲城一绝。
5、面辣子
面辣子以前是“穷人饭”,是将家中舍不得丢掉的碎节粉条、豆腐丝、木耳丝等散碎蔬菜,和面粉一起制成浆糊状,加入油泼辣子等调料调味,泡着馍吃,看起来不起眼,却渐渐成为了地方特色。
其制作方法是用小麦面粉为主料,掺以豆腐丝、木耳丝、粉条碎节等,加盐、味精、蒜片等调料,开水烫至半熟后,倒入油泼辣子,搅拌均匀,再上笼蒸,成品呈稠糨糊状。吃面辣子时多用来泡馒头,是一种最简单的小菜类食品。
6、红苕面饸饹
红苕面饸饹(又叫钢丝饸饹),是老蒲城人挥之不去的记忆。特别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红薯产量高,几乎成了人们的日常主食,餐餐离不开它。于是老百姓变着花样对红薯进行加工,什么“红薯面条”、“红薯蒸饭”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用红薯面做成的“饸饹”。吃起来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7、水盆羊肉
水盆大多作为独立主食,活跃在老陕的餐桌上。水盆好吃,一是羊肉实在,二是热汤暖胃,回味清香。蒲城水盆之所以有名,有一个特点和别的地方不同,就是花椒出头。蒲城地区的秦地花椒个头大,颜色红,麻香麻香的,配到水盆羊肉里特别的提味。
8、刺荆面
刺荆以前是地里的野菜,现在是越来越难挖到了。刺荆面的好处,在于刺荆本身性凉,益身,佐以面食,在夏天能够降温解暑,振奋食欲。况且那绿绿的颜色也很鲜艳,令人胃口大开。蒲城的刺荆面是很多浦城人童年里的美好记忆。
9、棒棒馍
棒棒馍是蒲城的一种特产,由小麦粉、植物油、茴香、黑白芝麻、精盐等精制而成,香脆美味、营养健胃,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传统美食。
10、油糕
蒲城的油糕呈椭圆形状,馅一般是红糖或者白糖,色泽金黄、皮酥肉软、香中有甜,吃起来既甜又软绵,非常好吃哦!
五、名优特产:
1、蒲城西瓜
蒲城西瓜品种丰富持续时间长,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城中南部的龙池,龙阳、党木、椿林、孙镇、平路、原仁等十多个乡镇。蒲城西瓜、甜瓜自五月上旬开始上市一直持续到六月左中下旬,目前蒲城西瓜已畅销沪、川、渝、鄂、粤等20多个省。
2、蒲城苹果
蒲城苹果是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特产。蒲城是全国有名的苹果基地大县,蒲城的苹果以品味纯正、肉质细嫩、香甜可口而享誉海内外。
蒲城县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大落差地势,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气侯特征,地肥层深,雨量适中的生长环境,为果品的优质、品种的丰富赋予了先决条件。
3、蒲城酥梨
蒲城被誉为“梨都”,距今已有年的栽培历史,“果大核小、皮溥多汁、酥脆甘甜、黄亮美丽而闻名遐迩,更兼消渴生律、化痰润肺、止咳平端、清热解毒之功效而享誉中外;中国在年重点防治“非典”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砀山酥梨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它具备医用价值,一时间在全国热销抢购,生食可清五府之热,热食可滋五脏之阴”为此被历代医学家称作:“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千百年来深受销费者的青睐”。元、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专供皇宫内院享用!
4、蒲城土布
蒲城老粗布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汗、冬暖夏凉、不起静电、抗辐射的作用,与肌肤亲和力极强。又因其线条粗、纹理深、平整不起皱、不卷边,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自然按摩点,对人体皮肤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美肤作用,对皮肤无刺激,防螨止痒,调节新陈代谢,改善睡眠,有效防御紫外线。彩棉系列具有远红外功能,能够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促进睡眠。加上它花色独特,雅观大方,手感厚实,是居家和服装的首选面料,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
5、蒲城麦杆画
蒲城麦杆画因其制作材料为麦杆而得名。他起源于清,兴盛与当代。经多年对清代麦杆画传世艺术珍品研究开发的基础上,既继承传统工艺,又不断推陈出新,采用许多先进工艺精工制作的麦杆天然色泽巧妙的表现画面,在处理画面远近,明暗上,不着颜色,而采用熨烙又不失光泽的独特工艺予以表现,使画面立体感强,珠光宝气,古香古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麦杆画分字屏、画屏,已制作出玻璃镜框与油漆硬板两种幅面,挂式立式座式,大中小型齐全、多种字画图案,能与现代各种款式色调的家具摆饰和谐,相映增辉,悦目赏心,并广泛应用于家庭、宾馆、店铺、会议厅等室内永久性装饰。
六、摄影器材
拍摄蒲城文庙最好2相机2镜头,一个超广镜头拍摄建筑外观,建议10-20镜头;一个70-拍摄拴马桩等局部和特写。文中照片全部是宾得K10D和K1相机,宾得DFA28-镜头拍摄建筑外观,宾得FA-PZ拍摄内部及局部特写。
七、其他提示
到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旅游一年四季皆可。春、秋季是去蒲城文庙的最好季节,空气通透。
摄影师简介:宋渭涛,笔名骊泉,陕西临潼人,中共党员,经济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渭南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希帕图片社签约摄影师,东方IC签约摄影师,亚朵图文签约摄影师,摄影作品和文章多次发表于《人民摄影》、《中国金融工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照相机》、《渭南日报》、《华商报》等报刊杂志网络,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渭南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