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符合这两点的人,最后都变成了
2023/3/16 来源:不详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孔乙己》的主角,而且据说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篇,没有之一。初看可笑,细思极恐。鲁迅先生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斗士,其实他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是有深意的。
孔乙己穿着破烂的长衫,脸上带着菜色,在鲁镇的咸亨酒店里,像个失魂落魄、倒霉透顶的小丑惹人发笑,这位高大身材的读书人,硬生生被如山的世俗、似海的偏见挤垮了。
他的命还不够惨吗?营养不良,没有朋友,在笑声中出现,又在笑声中消失,他的生命竟然变成了无意义的消耗,徒增笑料罢了,呜呼,可悲可叹哉!
可能,鲁迅先生的深意就藏在这里。
‖因为懒惰而被边缘化
所谓“相由心生”,看孔乙己的穿着打扮,特别是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还叫长衫吗?都说“人配衣裳马配鞍”,由衣观人,话说孔乙己的精神能好到哪去!人人避之不及,谁愿意去搭理这样的邋里邋遢的闲人呢?
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这样写呢?在他睿智的巨笔下,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懒惰一展无遗,信奉那啥“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且这还有一个读书人专用雅称——叫做“清高”。
由此可见,懒惰是存在于大部分封建社会读书人骨子里的本性,他们鄙视体力劳动,以“清高”为荣。在孔乙己这个落魄的读书人身上,这个特征更加明显,因为他死也放不下所谓的“面子”,非要穿着象征自己身份的那件世上唯一的长衫。
拥有着高大身材的孔乙己,虽然说完全鄙视体力劳动,但作为读书人,他可是也有一项生存技能:替人抄书,因为他字写得好。不过,玩失踪就不对了,连着几回,这条路也断了。
“面子”问题害人不浅哪!而所谓面子都是别人给的,孔乙己认不清形势,始终活在虚拟的个人世界,他读书人的情操坚守就成了笑话,典型的“德不配位”,况且还没有“位”。
我看过一些东北二人转,说实话,演员们的衣裳破破烂烂的,但是却很“神气”,惹人发笑,俗话说就是“蔫坏蔫坏的”,这角色要是孔乙己去出演,估计都不用化妆,本色出演就行了。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封建社会读书人多了去了,如“丁举人”之流,其所作之事人神共愤,残暴冷血令人发指,众人皆知“他家的东西偷不得”,孔乙己就算是考中秀才,又有什么用呢?不过又是一个所谓的“丁举人”罢了。
现在社会上,孔乙己这样的人也不少,但是社会制度好,所以他们可以安心躺在“低保”上睡大觉,最让人感到可笑的,是有一个工作人员下乡调查,问家里还缺什么,“缺什么,缺婆娘(老婆)呗”,回答得声音洪亮,理直气壮,面不改色心不跳,让人唏嘘不已。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大好时光不能任性挥霍,不能懒到骨子里,发霉长毛,不能成为孔乙己式的可有可无的边缘人。
‖因为性格而被边缘化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孔乙己的穿着打扮连乞丐都不如,最起码乞丐之凄苦还令人同情,到了孔乙己这儿,就只有剩下无情的笑声,挖苦讥讽了。
孔乙己的处事的态度是耐人寻味的,他面对别人的讽刺挖苦,痛揭伤疤,居然谦恭驯良,逆来顺受,即使是争辩,也只是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从没有动手打人的意思!换作旁人,谁还敢当面说他是小偷,估计立马翻脸,打得你爹都不认识你。
孔乙己心肠不坏,但就是太忠厚老实了,比如给孩子分吃茴香豆,教小伙计识字等等,而且他还讲诚实守信,从不赊欠,十足的滥好人一个,还是好到没朋友的那种。
孔乙己有这样的性格,被边缘化是必然的事。
现在,“老实”被赋予了另一个内涵:“无能”,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大鱼吃小鱼的社会格局是不会变得。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在一个单位里,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老黄牛,可能没有话语权,他们的性格是多么的相似,对此鲁迅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世上的事真是奇怪,像前一段时间网上轰轰烈烈的“西安奔驰女”事件,彬彬有礼,按程序反映问题,可是没用,逼的她坐上引擎盖,“泼妇骂街”式大吵大闹,问题竟然顺利解决,说明了什么?
孔乙己就是太缺乏抗争精神了!
‖鲁迅先生藏起来的深意
孔乙己的命运为什么这么惨?其实,就是这两点,一是懒惰一是老实。鲁迅先生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早在很多年前就看清了真相,所以他才呼唤改革,呼唤斗争,并为之写出了很多深沉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如《呐喊》、《彷徨》等等。
孔乙己这个人物是最能激发人的抗争精神的,是不是?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欢迎大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