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分析以孔乙己为例,浅谈人物的自
2023/3/16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什么药好 http://m.39.net/pf/a_4442971.html
文|程小亦(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鲁迅《孔乙己》
年少时初读《孔乙己》,文中那句“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成了班上同学们课后互相调侃的经典语句,成年后重读《孔乙己》我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背后,看到了孔乙己身上隐藏着时代人物稀缺的符号。
《孔乙己》讲述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好吃懒做,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过日,因为偷书最后被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在一群人的“狂欢”背后,孔乙己的信仰和悲惨命运显得无足轻重,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值得我们深思其背后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孔乙己在众人的“嘲笑”中的自我修养及现实意义。
01众人皆笑,唯我独醒;三种笑背后隐藏了孔乙己的自我修养之路
一、第一种笑:短衣帮的嘲笑,揭示了孔乙己内在的自恋本质
在“我”的介绍中,短衣帮是站在柜外喝酒的人,而孔乙己是唯一站着喝酒穿长衫的人,他穷酸的外表看起来像短衣帮。
他却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曾在《乌合之众》里写到:群体信念的特征是盲目服从,强烈的排异性以及狂热的扩散欲。
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受到群体的嘲笑和排斥,他依然我行我素,并拿出九文大钱,说明他想向短衣帮展示自己的优越感——我虽然是落选的长衫之人,却比你们富有。优越感是一种自我意识,大多数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拥有某种优越感,而在孔乙己心中,他的优越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自恋倾向。
武志红曾在《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中提到,人的自恋本质上可以概括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你不如我。”
比如,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的做出的这些行为,实则是在告诉他们,我是文化人,你们是劳动者。
短衣帮嘲笑孔乙己的理由无非就是这两个: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孔乙己在短衣帮群体面前的形象已经固化了,他们对他的看法就是,他就是个爱偷东西的落魄书生。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了一个首因效应,它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即使这样,孔乙己还是给自己找辩解的理由: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心理学上有“自恋情结”的概念,它是维持积极自我概念所采取的自我调节策略,孔乙己通过对读书人的清高来正视自己的清白,说明他潜意识里也希望自己被真正懂得和善待。
二、第二种笑:从“应该思维”看“我”对孔乙己的嘲笑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肯塔基大学的内森博士安排学生们接受了领导能力测试,然后将学生们分为适合做领导的一类和适合做下属的一类。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之后,学生接受了一系列的测试,结果发现,比起下属角色,领导角色的学生得分更高。而实际上,之前的分类只是随意划分,完全没有按照领导能力测试的结果来定。但是一旦给这些学生贴上适合做领导的标签,学生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而被内化了的标签,它的背后逻辑是什么?是心理学上的应该思维。知识分子就应该沉稳端庄、知识渊博;名校学生就应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过体面的生活;好孩子就应该听话,不调皮捣蛋……
而孔乙己心中的应该思维,则体现在自己是个体面的文化人,我应该指导小孩——“我”应该教他们认识“茴”字。
我因为样子太傻,怕照顾不了长衣衫的主顾,被掌柜从店里的伙计调到外面做事,最后由于情面的关系,被调到专管温酒的职务,而我在掌柜面前就是一普通的“下人”,没有多大的自由和欢乐可言,只有孔乙己到来时,我才可以附和着笑。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当孔乙己来问“我”,茴字怎么写的时候,我并没有理会他,此刻我的心理最真实想法是: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当孔乙己告诉我将来当掌柜时需要用到时,却遭到了我的无视和嘲笑,孔乙己摆出了惋惜的样子。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孔乙己乐于教我写字却没有得到我的回应,所以他叹气惋惜,他原以为自己的渊博知识会受到我的拥戴,却不曾想到连一个在掌柜面前毫无“价值”的我,都无视他。
心理学家霍尼曾说: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从孔乙己的应该思维被我嘲笑之后,可以看出孔乙己内心的世界正在发生着转变,他的情感已经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成人身上。
三、第三种笑:从男性思维“洞穴机制”看长衫主顾的“笑”
文中的长衫主顾主要指丁举人、何家人、掌柜等,我的掌柜平时一副严肃的样子,只有孔乙己来到店里时才允许我笑。
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
孔乙己因为偷了丁举人的书被吊起来打折了腿,而掌柜只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取笑孔乙己只会偷东西。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攻击性是每个人潜意识中的一种本能动力。
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的论文中提出了“攻击性驱力”的概念,并提出了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攻击本能)的理论。
从丁举人对孔乙己的暴力攻击以及掌柜对孔乙己的语言攻击,孔乙己已经慢慢地开始自我觉醒。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他在众人的嘲笑中喝下酒,也在众人的目视中坐着手慢慢爬回家。此时,他的内心世界是暗淡的。
作者约翰·格雷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中提到了一个男性思维模式“洞穴机制”,即男人在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往往不喜欢诉说,寻求帮助,而是自己躲起来,寻找解决方法。这挺像原始森林里的那些猛兽,如果受伤了,就会躲进一个相对安全的洞穴里,舔舐伤口,等养好了伤,再出去。
原以为这次喝完酒下次出来再把欠的钱还上,回家慢慢养伤,却不曾想到,最后因为偷书葬送了性命,再也穿不上他的长衫了。
02孔乙己身上所隐藏着时代人的符号及现实意义
年,弗洛伊德对于人格结构进行分析时所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纵观孔乙己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他始终在坚持着“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境界,“本我”考取功名落选之后,始终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份执念;“自我”即使失去了抄字的工作,他好吃懒做却没有因为经济的落魄,而选择盗取他人财务;“超我”即对待孩子的善良,将自己不多的茴豆分享给孩子们吃,以及能够及时还清掌柜债务的优良品质,就像巴尔扎克曾说,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通过“三种笑”可以看出孔乙己不被周围的人所理解,他人肆意践踏他的尊严,一次次的打击他,其实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他渴望被理解,见孩子对知识感兴趣,他便奖励他们吃茴香豆,认为自己在孩子中找到了归宿。那句“我已经不多了”不仅是对丢弃读书人气节的悲鸣,也是对自我生命的预兆。
他身受重伤,却还舍不得最后一杯温酒,他靠手爬行到店里再喝一杯,然后悄然离去。孔乙己不是一个单纯个体,而是作者笔下无数个坚守自我的个体。
孔乙己身上的可贵之处是始终坚持自我,保持内心的善良和诚信,却也坚守着读书人的清高和迂腐,他不懂顺应时代的变化,更不懂得去如何改变自己,他很像我们身边的某个人,或许很多人身上都存有孔乙己的影子,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现实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看的太轻,因为你在这世上是独一无二的;也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因为少了你谁的日子都是照样过。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顺与不顺那都是人生,我们都应该接受它,并顺应时代的发展而适时调整自我,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成长和领悟中得到提升,旁人的“笑”或许是对自我最好的激励方式,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或者当下不如意,转变思路,坚持正确的理性判断,总会等到柳暗花明!
与君共勉!
参考资料:鲁迅:《孔乙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作者:程小亦85后榕城女子,心理学爱好者。热爱文字,愿在笔端的大千世界书写平凡中的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