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吴国画名作100讲第25讲茴香味道
2024/10/18 来源:不详明·唐寅《落霞孤鹜图》河北,有一种蔬菜,叫“茴香”。既为蔬菜,可知就不是食其作为调料的料实,而是幼苗。吃法是可以炒,也可以做成馅包饺子或包包子。某年母亲回老家,带了一些茴香籽到青海来,种而食其苗,感觉是不好吃,我母亲的评价,是没有茴香味。青海的吃食中,有一种是洋芋,雅称为马铃薯,长得好而又好吃。河北的洋芓就不好,小,吃的话也逊色于青海的。明·唐寅《落霞孤鹜图》局部这种现象,借用一句古人的话打比方,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准北则为枳。这实在自然而然,油然而生。同样自然而然,非是由于玉皇或者上帝旨意的,还有多瑙河、莱茵河的水,滋养出了油画黄河、长江的水,滋养出了国画。当然也可以把油画“移植”到长江黄河的流域来,也会发芽生长,但是正如我母亲说,没有茴香味。也正如国之古人说,橘到淮北去,也能生长,但不复为橘。这么说,好像是拒绝学习的主张了,非也,因为枳,毕竟也是一物,如同虽然茴香而无味,毕竟还是苗香,但是不能得枳而忘橘,也不能因为得到了无味的,就说有味的土气俗气。不然:不是逐末而忘本么?会道人笑话和瞧不起。此有…幅具茴香之味,或者是准南之橘质地的画,是唐寅的《落霞孤鹜图》。唐寅是“明四家"之ー,画属于沈周、文征明的吴门画派类型。他的画大数而不是细致划分的话,以三十岁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那一年,他卷入了“科场行贿”案,从此断了做官的路,思想发生变化,画风当然也就发生变化。前,画主要从“元四家”传统;明主宗唐初欧阳询。后,初师周臣,受"院体”影响较深:兼学其他;书则融入颜。迎十岁后,画风渐离周臣。《落霞孤鹜图》系此时期作品,大约作于四十七岁,已呈细笔风貌。近景多有刻画而远景简明,树石勾线细劲工道,多用中镍。而山石之皴,则不仅披麻,乱柒也多有穿插,色富于変化,文往往干笔,使人读了,整体的感受是清润秀雅,可以涤荡人心里的灰尘。多瑙、菜茵是油画的淮南,黄河、长江是国画的淮南。有枳不妨,可喜:因为多了一样可看的品种,但各不离故土,方可为橘,油画为什么没有出产在东方?国画为什么没有出生在西方?既然不是玉皇或者上帝授意的,就自有它"自然而然”的道理;而“自然"之理,人力不可违拗,拗也拗不过。大吴少儿国画-夹叶法-吴门无派大吴少儿国画-单勾法的柿子树和柳树画法-吴门无派大吴少儿国画-常用石头皴法之一-吴门无派《静心斋清趣》原创国画园林教学-第十四节-吴门无派大吴国画名作讲-15讲溪水流淌着,树木立在那里《清溪渔隐图》各位看官记得随手点赞或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