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建旭匠心传承家乡味道
2024/10/10 来源:不详为延长食物储存时间,人们使用腌制、风干、糟醉和烟熏等方法,在保鲜之余,意外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的特殊味道。
在文安县苏桥镇团结村,靳记熏鱼第四代传承人靳建旭像往常一样仔细品尝着当天制作出的第一批熏鱼。这熟悉的鲜香风味曾陪伴每个靳家人的春夏秋冬。
苏公古迹难见熏鱼流传洼淀
苏桥镇古称八姓庄,物产富饶,北靠大清河,南邻赵王新渠,位于九河下梢之地,自古即为繁华的水陆码头,属于“鱼米之乡”。由于水产丰富,勤劳质朴的大洼人摸索出了熏、蒸吃鱼的方法。如今,熏鱼的具体出现时间已无从查考,但一个美食故事流传下来。
宋治平二年九月,时任文安主簿的大文豪苏洵来到八姓庄,品尝了当地的美食——熏鱼,连连称赞其味道鲜美。此后,百姓为了纪念苏洵,在大清河上修建了一座桥,建了苏公祠,还把八姓庄改名为苏家桥。沧海桑田,一千年后,当年苏公留下的古迹已踪迹难寻,苏桥熏鱼却在农家厨房里流传了下来。
创新传统用心保安全
生于河畔,长于河畔,苏桥镇上的每个家庭都会做熏鱼,每一家的配方不同,味道也不同,而真正把一种味道传承至今的,是镇上的八姓之一——靳氏。
走进靳建旭的熏鱼制作工厂,记者看到,解冻清洗间、盐渍间、熏蒸间、烘干间、真空包装间、灭菌间样样齐全,每个车间门口都设有洗手消毒间。“在工作前,工作人员要穿好工作服,戴上口罩、手套,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安全。”靳建旭说。
制作熏鱼需要十余道工序,从去鳞、开膛、清洗、划刀、腌制、蒸制到烘干、熏制、杀菌……每一步都马虎不得。鱼要足够新鲜,八角、花椒、小茴香等十余种调料缺一不可。腌制的高汤是祖上传下来的秘方。熏制的时间最重要,少一分钟则淡,多一分钟则重。
闻着浓郁的香味,一批色泽金黄的武昌鱼被推出了熏蒸间,吃上一口满嘴鲜香,嚼劲十足。然而,就在几年前,这种美食的保质期只有短短几天,想把它推向全国,十分困难。靳建旭思考,要延长熏鱼的保质期,就要降低水分含量。年,他注册了商标。经过一年的研制、试验,他自制烘干机,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前提下,把熏鱼烘干到一定程度,并将产品进行真空包装和高温杀菌,将保质期延长至6个月。
“互联网+”让熏鱼走向全国
在采访过程中,靳建旭时不时打开手机,与